为深化“岗课赛证”融合育人模式,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,弘扬工匠精神,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教育与艺术学院于2025年10月22日在师范校区办公楼五楼报告厅成功举办师生技能比武活动。本次活动以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标准为依托,吸引了全院师生积极参与,展现了教育与艺术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创新成果与扎实功底。
活动背景与宗旨
本次比武活动旨在通过“以赛备赛”模式,强化师生专业技能,为11月校级技能大赛选拔优秀人才;同时搭建展示平台,增强学生自信心与职业认同感,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。活动面向学前教育、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在校学生及全体专任教师,鼓励40岁以下教师全员参与,形成“比学赶超”的浓厚氛围。

赛程回顾与参赛亮点
活动分为院系初赛与决赛两个阶段。初赛以项目作品提交与解说为主,最终9支优秀团队脱颖而出进入决赛。决赛现场,各团队围绕婴幼儿托育、教育创新、非遗传承等主题展开激烈角逐,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技能盛宴。
《穿越风雪的公约》——情景化教育实践。
黄雪倩、赵晴晴教师团队通过沉浸式情景剧形式,模拟极端天气下的教育场景,探讨教育者在困境中坚守职业使命的责任担当。作品以“公约精神”为核心,结合角色扮演与互动问答,传递教育温度与社会责任感。

《秋天的魔法师》——自然教育与艺术融合。
晏欣悦、瞿美斯教师团队以“秋天”为主题,将自然观察与艺术创作相结合,通过手工制作、诗歌朗诵等形式展现季节变迁中的教育契机。项目聚焦幼儿审美启蒙,借助多媒体手段呈现秋日自然之美,传递“生活即教育”的理念。

《托起明天—从“看护”到“教育”的蜕变》——婴幼儿托育服务升级。
周雯、徐芳教师团队,通过对比传统“看护”模式与现代“教育型托育”的差异,提出“游戏化课程开发”“个性化成长档案”等创新方案。作品通过案例分析与模拟课堂演示,展现托育服务向专业化、科学化转型的实践路径。

《隔代育儿破局记》——破解隔代养育难题。
娄婉婉、许雯霏教师团队针对隔代育儿冲突问题,设计“祖辈育儿工作坊+亲子沟通指南”双轨策略。项目结合问卷调查数据,提炼祖辈育儿痛点,通过情景模拟与工具包开发,助力构建和谐代际教育关系。

《槐荫树下孝与艺》——传统文化与孝道教育。
张佳、蒋艳教师团队挖掘地方文化符号“槐树”,将其融入德育课程设计。作品以槐树年轮隐喻成长历程,开发剪纸、故事创编等艺术活动,将孝道教育与乡土文化传承结合,体现“大思政”育人理念。

《社交机器人辅助社交情感障碍儿童干预》——科技赋能特殊教育。
朱萌萌、王莲教师团队基于AI技术开发社交机器人辅助训练系统,通过表情识别、语音交互等功能模拟同伴互动场景。项目针对儿童社交障碍特点设计阶梯式训练模块,验证人机协同干预的有效性,探索教育科技应用新场景。

《童心同护,医养共生》——医教结合托育服务模式。
王叶、徐璐教师团队针对当前托育机构普遍存在的品牌特色模糊、隔代育儿理念冲突及家园信任缺失等痛点,设计了童心园托育中心以“中医养生,智慧照护”为核心理念,构建“线上文化传播—线下专业印证—深度体验共育”三阶融合路径。

《体操中的意外扭伤和防护》——运动安全教育实践。
苏瑜、汪文珺教师团队聚焦幼儿运动损伤预防,设计“热身操规范+应急处理流程+防护装备展示”三位一体课程。作品结合解剖学原理与事故案例分析,强调风险预判与科学防护,提升体育教学安全意识。

《婴儿回应性照护》——早期教育精细化实践。
张颖、田梦程教师团队开发婴儿感官刺激与情感回应训练体系。作品通过视频演示标准化照护动作,强调“眼神交流”“情绪同步”等关键要素,体现婴幼儿早期发展科学化趋势。

未来展望
此次比武活动是学院深化产教融合、推进职教改革的重要实践。未来将继续完善“岗课赛证”一体化培养体系,以赛促教、以赛促学,助力学生成长为“荆楚工匠”,为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贡献更多力量。
(审核:肖成林)